艺术资讯

全部

评论

动态

观点

视频

拍卖

Comment

News

Opinions

【观点】砚边随录

作者:大土三阳  发布时间: 2008-11-28 16:48:31

● 画者,人品当为第一,读书修养为二,笔墨功夫第三也。

● 夫画,必使其有限之形赋于无限之精神,合天地之道,蕴含一切生命之本体。

● 夫画,道生之,德蓄之,物形之,势成之,玄牝万物繁富多姿,此乃循道也;循中国画发展之道,即遵循中国艺术表现的客观规律。 

● 夫画,情理,情景,主观,客观和谐也,正如王微所言:“以一管之笔,拟太虚之体,本乎形者融灵而动。”动者,情景交映而成之也。 

● 中国画的本质是写意,是写实之景与写心之景的有机融合,这是中国画的传统之本,也是中国画之正道,吾当始终坚持这一原则,笔墨抒写以心接物,藉物写心,浓淡枯湿变化万千而不偏倚也。

● 吾画之求:旷达逸群之神气,恣散冷寂之风韵,忘形写心之大道。 

● 有云:天高不为高,心高才是高。画者,必心高极度,以心凝神,笔随心运,格调超逸,笔下气象方才不惑也。 

● 作画需有苍古荒寒之意,若无此境,虽工无益。 

● 石涛谓:“至人无法,非无法也,无法而法,乃为至法。”又云:“画交墨,墨交笔,笔交腕,腕交心。”画之奇妙就在于把握笔墨,均衡墨色与留白之间的辩证关系,使其笔墨恰到好处,浑融随意。不着一笔处亦有情有景,有血有肉,所谓空者不空,无者不无,无法而法,乃为至法也。 

● 夫画必须神居胸臆,气统物游,风雨天地,酣畅如歌。 

● 夫画,不以俗法所缚,不以媚艳为举,大者之画为神之所动哉。 

● 要使笔墨抒情涵纳万物,通于大道,就须努力锤炼,由粗变精,由生趋熟,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,常止于所不可不止,高度自由挥洒才能天德感合,循道为一也。 

● 墨动气舞画乃大;随心所欲画乃大; 

● 学宋人笔墨浑厚华滋,不事浮滑浅薄之气,学明人积点成层,积墨成林,洒脱烟云、渲染有度,于大气磅礴中见意象情感,于蓬勃生机中见细微爽真。 

● 吾之山水画,首求神气完足,气韵墨韵高格浑雄,若真元之灵性驰浸无边,求落笔超逸,格高孤寒,写林木苍郁、有如荒山野姿横态杂生,山峦峻峭,恰似人间之道古润旷达也。 

● 虚心学问,宽心做人,静心作画,无心境界。 

● 畅神得意,中乐心源。 

● 治学经年,吾总结出中国画笔墨之“五韵”:    一神韵,如宇宙之主宰,人生命之根本;二气韵;即画之灵动生气,是在浑沦中流转于整幅画中的神元之气;三线韵,有轻重缓急,粗细劲柔、长短曲直之姿;四点韵,如交响乐之高低节律,有润湿大小、方正歪斜、规则或不规则之别;五墨韵,即浓淡干湿,积破渲染形成的对比性组合关系。这里:神是灵魂,气是旋律,线是纲领,点是节奏,墨是血肉。 

● 研习传统不是希求传统的终结,而是汲取精华,继承超越。 

● 中国文化是中国画的根基,不是单一的技术或风格,学古人应学古人的文化内涵,学大师应学大师的治学精神,不可追师逐派摹其皮毛和外在形式,切记,学人皮毛者死!要以整个历史文化为师,在不断反复的艺术修练中完善和创新,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。 

● 一部中国绘画史,即是一部从初始到成熟,从拘谨到放松的笔墨技术史,从明以后到近现代,画风渐放矣。因此,越有价值的作品越少拘泥做作,越是洒脱豪放、笔墨动容而旷达。 

● 画者对自然、社会、人生、观念的认知决定其行为,大家,必定不是一个谦假君子,不是一个随市场需求而随风倾倒、无深刻追求的媚俗之人。如徐悲鸿所言:“独执偏见,一意孤行”,保持自己的独特品性和画风,孜孜以求独树一帜才是大家所为。 

● 石涛谓:“搜尽奇峰打草稿,”其实言过其辞也,大涤子画仅如此,吾却避尽甜俗想构图,何其难矣!按常规常理,近山重,中心略重,远山渐淡,近山枯壮,远景湿润,一般初学绘画者皆能明其道理,但吾以为,大家之法不能为其所缚,必耗其心血以另辟蹊径求变之。 

● 夫画,一合一辟为之变,往来不穷谓之通;化而财之存乎变,推而行之存乎通。 

● 读研究傅抱石文章,深有感慨,比起前些年研究傅氏绘画来,收益最多,录此文:“张开胆魄,大气充盈,抓起大笔,解衣磅礴似地猛刷猛扫起来,笔墨如风旋水泻,毫飞墨喷,或闪电雷鸣,惊涛拍岸,在大胆挥扫以后,静下心来又加以细心收拾。于是作品于淋漓之气中见精微,于恢宏生命中见细致。傅氏作画喜破笔皴山,散笔画乱叶,淡墨写枝干,规则或不规则之点上加点,无规则的水墨互破互为。 提、染、渲、叠无所不用,倚空白间隙画人物屋宇,飘逸灵动,包蕴意象。 

● 画者,必须淡泊名利,超越得失,心性度自由才能天德合一,通于大道也。

(新闻来源:艺术家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