艺术资讯

全部

评论

动态

观点

视频

拍卖

Comment

News

Opinions

【观点】绘事感言

作者:大土三阳  发布时间: 2008-11-28 16:53:33

一、品格

  治学经年,“以虚心学问,宽心做人,静心作画,无心境界”为己座右铭,每天读书练字、画画,倒也轻松无羁,畅神得意,因为心无所累也。砚边随录几卷,卷一头章头条即写上:“画者,人品当为第一,读书修养为二,笔墨功夫第三也”,作为自己毕生之三门必修课。

  人品之要,人人皆知,德行之重,雅士求之;但绝非知之即明之,知之即存之,需要克己、循法、循道,需要淡泊名利,超越得失,需要心性高尚,气节刚正,需要不断否定和战胜自己。

  清代沈宗骞曾言:“笔格之高下,亦如人品,故凡记载所传,其卓乎昭著者,代惟数人,苟非品格之超绝,何能独传于后耶?夫求格之高,其道有四:一曰清心地以消俗虑,二曰善读书以明理境,三曰却早誉以几远到,四曰亲风雅以正体裁。具此四者,格不求高而自高矣。”“在学者当先立卓识,操定力,不务外观,不由捷径,到得功夫纯熟,自成一种气象。”此也为吾画之所求、所述也。

  人为高格,不在自誉、不在表述,而在于历经人生磨炼后,感悟苍桑之超然,淡定外象之纯净,漠视名利为尘土,化而丹青之真诚。久久如此,必为超逸高格之人。

二、境界

  画者的境界有二:一谓画者之鉴赏境界:书画鉴赏应是画家的笔前功,能于画前品鉴优劣,立断真伪,论叙高下者,必具综合修养之内功,精六法、通笔力、知神韵、晓内美。鉴赏境界不高者,徒事丹青,矻矻穷年,浑沌涂抹,终究不得有成也。

  二谓画者之创作境界,亦即艺术境界:俗话评论某人“眼高手低”或“心高手高”即是指其艺术境界之高低。有云:天高不为高,心高才是高,画者必心高极度,以心凝神,笔随心韵,格调超逸,笔下气象方才不惑,又如余砚边随录感言:“夫画,不以俗法所缚,不以 媚艳为举,大者之画为心之逸气,神之所求;”“吾画所求:旷达逸群之神气,恣散冷寂之 风韵,忘形写心之大道。”又如明李日华所言:“乃知点墨落纸,大非细事,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,然后烟云秀色,与天地生生之气,自然凑泊,笔下幻出奇诡。若是营营世念,澡雪未尽,即日对丘壑,日摹妙迹,到头只与髹采圬墁之工争巧拙于毫厘也。”可见心性低俗,境界平庸之人,绝非能作超逸高格之画。夫画,必先于笔前,神居胸臆,气统物游,落笔其间求气韵、墨韵高格深雄,写林木苍郁有如荒山野姿横态杂生,画山峦峻峭,咏吟似叙、酣畅如歌。有此,畅神得意,中缘心源,由此,道生之、德蓄之、物形之、势成之,玄牝万物、繁富多姿,佳作乃成也。

三、笔墨

  画中国画,必须遵循中国画笔墨之道,即遵循中国画艺术表现的客观规律,笔墨抒写以心接物,借物写心,浓淡枯湿变化万千。如王微所言:“以一管之笔,拟太虚之体,本乎形者,融灵而动。”因此要使笔墨抒情涵纳万物,通于大道,先得捶练笔墨表现的基本功,由生趋熟,由粗变精,以至如行云流水般常行于所当行,常止于所不可不止,自由挥洒,循道为一也。自魏晋至今,历代画者、论者对笔墨之阐述繁多,而以南齐谢赫之“六法”为要。依余所见,气韵生动不仅是指笔动墨行前的胸居神意,六气遨游,飞龙腾凤。更为画者运笔间的作画全过程均得气统物游,生动笔墨。至于骨法用笔,余以为诚为画之纲,如唐张彦远所说:“生死刚正谓之骨。”骨,实为龙之架,为殿之梁矣。关于用笔,清郑绩云:“用笔以中锋沉着为贵,中锋取其圆也,沉着取其定也,定则不轻浮,圆则无圭角。”至于用墨,元人米芾、明人董其昌、清石涛、萧云纵、近人黄宾虹均有极其精辟之论述,黄宾虹之水撞色、色破水、墨破色、水破墨,已将中国画之墨水、水墨互用互为,运用至极致,正所谓“笔墨变化之中,既是笔笔分明,又能浑然一气,既是浑成,又成分明。”

  石涛谓:“至人无法非无法也,无法而法乃为至法。”又云:“画交墨、墨交笔、笔交腕、腕交心。”“画之奇妙就在于把握笔墨,均衡墨色与留白之间的辩证关系,使其笔墨恰到好处,浑融随意。不着一笔处亦有情有景,有血有肉,所谓空者不空,无者不无,无法而法乃为至法也。”亦如清恽南田之理想境界:“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,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,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,有处恰是无,无处恰是有。”

  余治学经年,整日于笔墨中求索,总结出中国画笔墨之“五韵”说:一,神韵:如宇宙之主宰,人生命之根本;二,气韵:即画之灵动生气,是在浑沦中流转于整幅画中的神元之气;三,线韵:有轻重缓急,粗细劲柔,长短曲直之姿;四,点韵:如交响乐之高低节律,有润湿大小,方正歪斜,规则或不规则之别;     五,墨韵:即浓淡干湿,积破渲染形成的对比性组合关系。这里:神是灵魂,气是旋律,线是纲领,点是节奏,墨是血肉。

  古人云:“气韵出于墨,生动出于笔”,笔墨修练需水滴穿石之功,如此才能达至应物象形、气韵生动之境。再者,笔墨修练切忌学古人皮毛,步今人后尘,要学宋人笔墨之浑厚华滋,不事浮滑浅薄之大气。学明人积点成层,积墨成林,洒脱烟云,渲染有度之元气,于大气磅礴中见意象情愫,于蓬勃生机中见幽微率真。须淡泊名利,超越得失,心甘冷寂,心性高度自由才能天德合一,通于笔墨抒写之大道也。

(新闻来源:《画界》2008年1月第一期)